小书亭->男频->明末之七海为王->章节

第二百九十二章 定计拥立

热门推荐: 杨晟已过万重山 无耻术士 佞臣凌霄 侯门嫡女如珠似宝 萌宝助攻:爹地,追妻请排队 植物与史莱姆与160

沈犹龙听了这话,他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觉华岛早年经历了兵祸,此后虽有驻军,但本地的设施已经大不如以前了,大悲阁更是年久失修,这地面上的红砖都覆盖了一层泥土,在这间被当成书房的房间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圈被踩踏的反光的泥地,那是沈犹龙犹豫时,来回踱步踩踏出来的。

吴襄喝着茶,一声不吭,静静等待着他的反应。无论他同意还是不同意,吴襄都有应对的说辞和办法,吴家父子和李肇基三个人已经把这件事商量完了。

沈犹龙此时陷入了两难境地之中,作为一个读书人,自幼所读经史子集告诉他,天子驾崩,论嫡论长,都该拥立福王。大明朝从来就没有以贤拥立的先例。再说,潞王贤不贤的,还不是文臣们那张嘴吹出来的,当真那么贤,那群人就不会拥立他了,毕竟贤君必是明君,明君哪里好驾驭?

从大义名分和个人道德上来说,沈犹龙该拥立福王,但现实告诉他,他应该拥立潞王。

因为在来之前,他在松江会见过江南士大夫群体,那时讨论的是迁都,由于迁都之议,他与江南赋闲在家的士大夫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同盟,而这些人,多是因为东林党与老福王的爱恨情仇,选择拥立潞王。

而且,最近这段时间,随着争立矛盾的公开化,潞王派的声势逐渐压盖了福王派,原因很简单,江南士大夫多是东林,而带头拥立福王的马士英则被认为是阉党余孽,再加上还有一个监军卢九德在嚷嚷,马士英是不是阉党,也要被打为阉党了。

更何况,潞王福王被绑架,就发生在淮安,事发的时候,卢九德本人就在淮安,让他成为了最大嫌疑人。

因此,越来越多的实力派支持拥立潞王,史可法绝对不是第一个跳反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目前二藩争立的关键就在于,哪一位藩王被军队护送到南京,而今天吴襄带来了答案,这个人会是福王。

“我只问你一句,现在福王是不是在马士英的手上?”沈犹龙忽然停下了,问道。

吴襄直接摇摇头,沈犹龙随即如释重负一样,他不得不考虑的长远一些。拥立福王,就意味着日后的朝堂要与江南士大夫为敌,而如果扶持福王的这个人是马士英,几乎可以预见,日后的朝堂必然是两党争斗。

而如果并非马士英,不论那个人是太监,是某个地位比较低的文官,只要成功了,大明都是团结的。

沈犹龙在确定了这个消息时候,就要下决心的时候,赵文及端着那杯已经凉了的茶递给了沈犹龙,说道:“东翁喝些茶,润润嗓子,您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了。”

沈犹龙与赵文及二人搭档了十几年,彼此心有灵犀,沈犹龙立刻明白过来,赵文及这是在劝说自己不要过早下决断,而赵文及在堵住了沈犹龙的嘴后,问道:“吴大人,学生有一件事不明白了。

江南有马士英、卢九德拥立福王,您也拥立福王,江北诸镇,多受马士英、卢九德二人节制,您为什么不去江南找马士英呢,学生可不信,马士英不想当这个大明首辅。”

吴襄说:“我们的那位同僚,就是不耻与马士英、卢九德这些阉党合作,才找到了我们,才让我尽可能说服你沈大人。

试想,若是我们与马士英合作,他成为了首辅,日后阉党与东林在朝堂并立,党争不断,大明残存的力量全都用于内耗之中。到时候,别说光复中原,为天子报仇了。就是偏安南方,估计也做不到呀。

我们的意思很明确,虽说拥立福王,请沈大人当首辅,但事后并不与潞王派决裂,事实上,福王现在不知道谁支持潞王。

现在大明到了这个地步,团结,比什么都要重要。”

沈犹龙满意点头,更是对吴襄嘴里的那位同僚感兴趣了,只不过他也并未直接问,而是坐在一边,坐看赵文及与吴襄一问一答。

赵文及立刻说道:“吴家父子不愧是我大明擎天柱,如此识大体顾大局,真是我大明的福分。但您找我家东翁,不会只是让东翁当这个首辅的吧,下一步怎么做,您与那位大人,可是定了章程了?

现在粤军已经抵达觉华岛,加上藩军,一万多精锐悉听沈大人吩咐,您与那位大人,可是要让沈大人出兵拥立?”

吴襄呵呵一笑:“拥立在于声势和正统,出兵倒是不算什么。若是操作得当,几千兵,万把人就能搞定。到时候,我辽镇一力承担就是了。”

沈犹龙和赵文及脸色都是为之一变,若拥立之兵,全出自辽镇,日后的朝堂,辽镇必将跋扈,吴家父子把持朝堂,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说不定,若是如此,这次拥立,沈犹龙不仅不支持,而且会大力反对,哪怕是把朝堂交给阉党,那也是文臣治国,若是交由吴家父子操办,那就是武勋乱政,断然不可。

“福王在你们手中,你们有大义名分。辽镇是天下精兵,你们也就不缺兵了,还来找老夫作甚,难道老夫要做个船工,只管把你们送去江南吗?”沈犹龙淡淡说道。

吴襄连连摆手:“沈大人误会了,你以为,我们拥立福王,是我吴家父子要当第二个曹孟德吗?”

“你.......。”沈犹龙不想把话挑明了,就是不想撕破脸,谁曾想,吴襄自己把这话说出来了。

吴襄见眼前二人脸色变化,说道:“两位也不用这样,我吴家父子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思,自然也就不怕别人议论。”

接下来,他又说:“确实,这次出兵拥立福王,我们辽镇一手经办,不用其他人出兵了,但我们只是出兵,并不出人。”

“什么意思?”沈犹龙和赵文及皆是问道。

吴襄呵呵一笑:“我辽镇根基全都在关宁之地,派兵南下,也就拣选精锐偏师而已,主力仍要镇守关宁。此次拥立,我辽镇只求两样,一,给我吴家世袭爵位,最好是公爵。二,将来朝廷要从海上为我辽镇补给粮饷,不可中断。”

“吴大人的意思是,不弃关宁?”沈犹龙几乎是惊呼出声。

“根基之地,如何能弃,辽镇兵马五万多,家眷有二十多万,本地还有不少其余百姓,就算弃,又岂是轻易能抛弃的?难不成这南风季节,沈大人有把握把我辽镇几十万人运到江南去?”吴襄笑着问。

这是吴襄一早就和李肇基商议好的话术,不论是沈犹龙,还是江南士大夫,想要让他们支持吴家,吴家就一定要表现出低姿态来,想要让人不把吴家父子与曹孟德联系起来,就一个办法,不弃关宁。

只要辽镇兵民都在关宁,吴家父子就没法去江南去当那个曹孟德,而想要当曹孟德,这几十万人都要运到江南去,但海上运力在江南士大夫掌握之中,而制海权属于李肇基,李肇基又听沈犹龙的,如此一个链条下来,沈犹龙和赵文及也就明白,吴襄为什么找上门来,请沈犹龙出面当首辅了。

吴襄又说:“其实对于我和那位同僚来说,福王和潞王没有区别,关键是大明要团结,为什么拥立福王,就是因为马士英和卢九德拥立福王,这二人一个是庐凤总督,节制江北诸镇,一个是勤王军监军。他们肯定联合了江北诸镇,若我们拥立潞王,辽兵进了江南,或许就要与诸镇打内战了,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马?”

二人皆是点头,而吴襄又说:“若是沈大人出面,说服了江北诸镇同心协力,那拥立潞王也无妨,这样军队和江南士绅都团结起来了。大明就恢复有望了。”

沈犹龙略略点头,思来想去,都觉得这话有道理,他想不出有什么漏洞,但这件事到底涉及多,牵扯太大,于是并不放心,而是看向赵文及:“先生,你觉得呢?”

赵文及问:“吴大人,你的意思是,沈大人这边一来为你提供舟楫之利,海运江南。二来便是为你联络江北诸镇,避免内战,对吗?”

“赵先生果然聪明,但也不完全对。若沈大人同意,我倒是觉得,还有一个隐患,只有你沈大人可以解决。”吴襄说道。

“请说。”沈犹龙自己想不出隐患,却被对方提出来了,自然愿意一听了。

吴襄说道:“这隐患便是福建郑芝龙了。”

话不需要吴襄说的太透彻,沈犹龙便是全明白了。现在的计划是拥立福王,江北诸镇本来就拥立福王,所以只要把马士英答应给他们的好处全给了,那么这件事自然也就不成问题。

但南方还有一支兵马,便是福建郑芝龙了。而沈犹龙也想起,钱谦益亲笔书信中还提及了郑芝龙,说是可以争取他的支持,想来已经在做了。

如果钱谦益成功了,郑芝龙站在钱谦益一方,拥立潞王,辽镇南下拥立福王,岂不是让郑芝龙将来难以自处,因此可能会做出过激的举措,要知道郑芝龙可是福建提督,福建水陆两军兵权都在他和他的手下掌握中,陆地出兵北上,海上出水师截断江南与辽镇之间,必然会造成巨大的麻烦。

沈犹龙想通了这一点,立刻说道:“这件事,由老夫来处置。”

“正是,郑家公子还在我军中,处置起来更为简单。”赵文及也说。

确实,郑芝龙为自己儿子找了钱谦益这么一个老师,他站在钱谦益一方理所应当。但郑森却在沈犹龙这里,而沈犹龙与郑芝龙之间,渊源也不小。

沈犹龙担任福建巡抚的时候,曾经招抚郑芝龙,郑芝龙也同意了,但因为一些误会,郑芝龙降而复叛,沈犹龙随即转任两广,而熊文灿再抚郑芝龙,才让郑芝龙成为了大明的五虎游击。

如此说起来,熊文灿才是他郑芝龙的恩人,但问题就在于,这位熊文灿熊大人早在崇祯十三年,因为剿张献忠不利,以误国罪被斩首于京城西市了。而彼时沈犹龙也成了两广总督,熊文灿在郑芝龙那里按下不表,沈犹龙成了他的恩人。

现在一边是恩人,一边是儿子的老师,郑芝龙却也不是两头难选。

毕竟只要他什么都不干,坐看沈犹龙拥立福王,那他必然得到世袭的爵位和各类权柄,相反,若是支持钱谦益,就要动兵了。

郑芝龙,守户之犬,沈犹龙对他很了解,由此很有把握。

相关推荐:我在古代和女帝开酒馆大唐:我在长安开酒馆大唐:我在长安开酒楼轴承曝光我成首席科学家四合院相亲相爱一家人我靠打赏自己实现财富自由从唐砖开始的穿越1850美洲黄金大亨恐怖世界:我比厉鬼还诡异我的炮台口径三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