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亭->次元->元朝帝国风雨->章节

第89章 和世瓎漠北封官张养浩天灾济民(二)

热门推荐: 侯门嫡女如珠似宝 无耻术士 植物与史莱姆与160 我真的不开挂 重生军婚:首长,早上好! 佞臣凌霄

蒙古宗王察合台人倒是厚道,拥众来附,接纳了这位落难王子。和世悚本人也识做,他不敢以血统高贵自居,与察合台部等宗王立约,冬居札颜,夏居斡罗斡察山,春天则与从人在野泥一带自耕自食,与当地王爷和诸部落和平相处。由于元仁宗心中有愧,他没有象明成祖朱棣那样一心想致侄子于死地,“十余年间,边境宁谧”,相安无事。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元英宗硕德八剌即位。当时,权臣铁木失儿还未马上下台,他想到了上元武宗的二儿子图贴睦尔,把已经远贬琼州的王子又往南迁过海至海南岛边上。泰定帝即位后,他对元武宗的儿子其实很不错,把图贴睦尔迁回建康,封为怀王。不久,又迁至江陵。燕帖木儿让人密迎怀王于江陵的同时,又密令河南行省平章伯颜挑选精兵,护卫怀王一行前来大都。伯颜虽然只是行省地方官员,胆大能决,孤注一掷,杀掉持心不一的河南行省与自己差不多平级的曲烈等人,在汴梁迎接自江陵而来的怀王,护卫着他北行。

怀王图贴睦尔看出了其中的玄机,虽然还未坐上帝位,他马上下令任命燕帖木儿知枢密院事,统管军政大务。燕帖木儿确实有军事天才,在喜动伯颜迎怀王北来的同时,又派出其弟撒敦率军守住居庸关,其子唐其势屯军蒙古北口。很快,上都诸王协商后统一了意见,一致拥护泰定帝的儿子天顺帝,分道出兵进攻大都。双方正式开打。

都城陷后,泰定帝的儿子、时年九岁的天顺帝被元文宗密诏杀掉,泰定帝皇后八不罕被迁于东安州,即今天的河北涿州,后也被绞死。至此,元文宗坐稳龙椅,上都诸王失去了拥护的帝王靠山,只得承认失败现实。虽然诸王余波仍存,却无法再做大的折腾。

大功成后,元文宗对燕帖木儿感激不尽,给这位功臣以下一大堆官职爵号:复拜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领都督府龙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就佩元降虎符,依前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答剌罕、太平王。

元明宗和世瓎的暴病身亡与元文宗的恢复帝位。元文宗图帖睦尔登基大典上,就明白表示:“我正在谨慎地等待大兄的到来,以表达朕坚定的谦让之心。”那时候,元文宗说这种话,倒有九分是真。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因为当时上都的各位王公势力强大,蒙古诸行省不少人根本以大都政权为叛逆,还有不少人处于观望中。元文宗心中没根,他自己又非元武宗嫡长子,只能先继帝位,再打“大兄”牌,稳住己方的阵营和人心。

在元明宗和世瓎,在行宫里举行宴会后的第二天,他任命孛罗传达口谕给燕帖木儿等人说道:“元世祖忽必烈皇帝,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朝廷各个政府部门,齐心协力,共治天下,大小官员的职掌范围,已有明确的规定。元世祖忽必烈又命令朝廷大臣,集中商议制定各种律令和章程,作为永远遵守的法律规范,元成宗铁穆耳以来,列代圣主一脉相承,无不严格遵守过去制定的宪法。朕我今天继承太祖、世祖的皇位,凡是省院台各部门的朝廷事务,都应该相互协调会商,然后全部向我报告。如果涉及军事机密,枢密院应该立即上报我知道。其他的事务,凡是新的报告,必须先报告中书省台,以下各部门里皇帝的近臣等人,都不得越级报告,应该通告各个部门,让他们得以知晓。如果违抗朕我的意图!必须予以重罚,不得赦免!”元明宗和世瓎的这一套施政措施,注重的是中书省台,通道能阻止权臣的弄权和蒙蔽吗?后果必然是很严重的。

过了几天,元明宗和世瓎派遣武宁王彻彻秃及哈八儿秃到京城大都,立怀王图贴睦尔为皇太子,怀王图贴睦尔用皇位换得了一个皇太子的位置,从皇帝变成了皇位的继承人,地位大大的下降。这也完全是蹈元武宗海山当日的端着,哥哥当皇帝,弟弟当太子,引起了后来的朝廷动乱。元明宗和世瓎下令寻求已故太子的符宝印章,缴给还给怀王图贴睦尔。后来得知已故太子的符宝已经完全丢失,无法寻找,向皇帝提出申请,重新铸造。

彻彻秃等人遵照元明宗和世瓎命令到达了京城大都,传达了大漠行宫的诏命,怀王图贴睦尔恭恭敬敬地接受了诏令。一面派出快马驰往行宫,请元明宗和世瓎尽早启程。一面亲自出京城,就在中道恭迎元明宗和世瓎的圣驾,显得十分恭敬。

当时陕西发生严重的旱灾,人们缺少食物,无法生存,竟然发展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太子詹事铁木儿补化等人,请求解除职务,以禳告上天,减轻灾情。这时成为皇太子的图贴睦尔发布口谕说:“现在皇帝远居沙漠,没有能够立即到达京城,我不过是暂时代理大位,处理朝廷政务。今年太阳炽热,成为灾难,都是我的过失所致,你们应该勤奋努力,恪尽职守,处理好朝廷实际政务,就可以上达天听,减轻天变和灾难,你们意气用事,辞职有什么用呢?”皇太子图贴睦尔又重新起用前参议中书省事张养浩,担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命令他前往灾区,赈济饥荒,解救灾民。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代孙。元代散曲家。他少年时就很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即1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即1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生病死亡。

张养浩辞官回家居住,朝廷七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回应,这时接到朝廷任命,为了解救灾民他登车就道,立即启程,他看见道路旁边到处都是饿夫,他立即向他们施放大米,发现了沟渠旁边因饥饿而死的尸体,他都安排人用土进行掩埋。他经过华山的时候,到西岳祠祷告,流泪哭泣,跪拜在地上不能起来。他诚心感动了上天,忽然天空中四面八方,黑云密布,天色阴暗,雨水点点滴滴,淅淅沥沥,难得的甘霖,一降就是整整三天。他到了官府,又虔诚地建筑社坛向天祈祷,结果大雨如注,水满三尺,大大雨过后,天才开始放晴。

陕西自泰定二年,至天历二年,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只见每天的日光,没有听到过雨声,天气一直干旱,使得田野干裂,禾苗枯槁,百草不生,粮食颗粒无收,民众无法生存。这时遇到了这位张中丞,他诚心诚意,痛哭流泪,祷告天地,感到了天神,他诚意感天地,动鬼神,居然在暗地里派遣了风师雨伯,前来救救济陕西的灾民,当时的陕西三秦大地,原野得到了大雨的湿润,顿时肥沃起来,禾黍茁壮成长,过去的一片茫茫赤地,又变成青青的田野,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丰衣足食,民众又获得新生。

张养浩爱民如子,救灾有方,陕西的老百姓,无不对他感激涕零,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的一斗米要值十三缗钱,百姓拿出钞票购买,官府说钞票的颜色晦黑,不能使用,指令到国库里去掉换,遇到那里的奸刁的官吏蒙蔽,用十张钞票换五张,况且成年累日都不能得到现钞,人民因此受到极大的困难。

张养浩不辞辛劳,深入基层调查走访,洞察了民众生活的艰难,他下令立即检查国库中的旧钞,凡是字迹还清晰可辨的钞票,可以辨认的钞数,获得了一千零八十五万五千余缗,在上面重新加盖官府印章,颁发给城市中的民众,以便流通使用。又刻了十贯五贯的钱券,发放给极度贫困的民众,命令米商按照官府的印章,出售粮食米面,下令官库如数验收,变换成现银,流通使用。由于制度完善,措施得力,那些官吏再也不敢从中作弊。张养浩又亲自带头,率领富裕的民众捐出粮食粟米,请求朝廷颁面纳粟补官的新命令,作为他们捐献粮食的奖励。因此那些富民觉得有利可图,也慷慨捐献,打开粮仓,发放粮食,救济灾民。(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乡村小神医乡村小神医乡村小神医透视乡村小神医白姐狭陆相逢挽挽胜念你插翅难飞恐怖都市滥情公爵虐情妃公爵的契约